逛一個理想的市集!現在的市集,有一點點不只是市集了......
市集,是一種可以橫亙不同時代的流行。週末假日,逛市集早已成為人們出門休閒活動的重要選項之一。從販賣各式農產品的傳統市集、二手貨及骨董尋寶的跳蚤市場、有吃有喝有買有玩的綜合市集、到主題性的創意市集,只要你願意,總會找到喜歡的市集逛逛。圖片說明:逛市集已經成為現代一門顯學。(123RF提供)現在的市集,又有一點點不只是市集了。在籌辦過台中「大好青空市集」,到日本參加「森道市場」後,九月又在台北舉辦「島作市集」的主辦人孫明華,從逛市集、參加市集、到自己辦市集,提到近年來台灣的市集,已經從早期大雜燴式的綜合型態,轉變成主題式市集,而且還有逐漸深度化的趨向。她說:「消費者逛市集,除了購買商品以外,也會想
市集,是一種可以橫亙不同時代的流行。週末假日,逛市集早已成為人們出門休閒活動的重要選項之一。從販賣各式農產品的傳統市集、二手貨及骨董尋寶的跳蚤市場、有吃有喝有買有玩的綜合市集、到主題性的創意市集,只要你願意,總會找到喜歡的市集逛逛。
圖片說明:逛市集已經成為現代一門顯學。(123RF提供)
現在的市集,又有一點點不只是市集了。在籌辦過台中「大好青空市集」,到日本參加「森道市場」後,九月又在台北舉辦「島作市集」的主辦人孫明華,從逛市集、參加市集、到自己辦市集,提到近年來台灣的市集,已經從早期大雜燴式的綜合型態,轉變成主題式市集,而且還有逐漸深度化的趨向。她說:「消費者逛市集,除了購買商品以外,也會想多了解每個產品背後的故事,然後利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在市集的美好氣氛裡,實現對理想生活的想像。」
圖片說明:市集控孫明華。(蘇國輝攝)
每個市集都是個獨一無二的有機體「市集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銷售行為了,」被大家暱稱「小華姐」的孫明華說,「它提供一個讓大家聚在一起的機會與環境,除了消費者與店家之間的溝通,還有消費者與消費者彼此的互動,以及店家與店家之間的交流,這樣熱絡而自在的氣氛,會形成一個美好的記憶。」
的確,市集不只是市集,而是大家將想要分享與傳達的意念,變成具體的呈現。市集已經像個有機體,從策劃者的播種,商家們的栽培,到民眾參與灌溉,每個市集就會開出獨有特色與風格的花朵,甚至成為未來籌辦新市集、新概念的養分。
小華姐說,當初的大好青空市集,北中南三地各自讓不同的主辦人策劃,結果出現三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市集樣貌,非常有意思。例如台南地點位在正興街周邊,參加民眾必須穿梭在窄小巷弄內,有如尋寶般尋找攤位,無形間拉近了人與人、人與店家的距離。而台中則剛好相反,看上惠中公園寬闊草地與大樹下的空間,在大片的青空下辦市集,台中人大剌剌而爽朗的性格,在這樣的環境下顯得更加自在。「我看到好多台中人自己帶著野餐用具來到市集,隨便找塊空地就鋪上墊布,或坐或臥。這些人彼此不認識,或許有些人平常也沒有什麼精緻的生活品質,但是不必互相約定,大家就會在這裡,用最輕鬆的姿態,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愜意。」小華姐笑著說,「求生活中的美好氣氛。」
圖片說明:台北大好青空市集提供。
台北場移師到陽明山上,讓繁忙的台北人到山上享受一整天的悠閒。籌辦大好青空台北場的米力認為,「市集其實是收集美好的力量,同時遇見志同道合朋友的地方。」這也是許多參加過大好青空的朋友,對這個市集的感想:「已經不覺得他們是來賣東西的,更像是一場來交朋友的聚會活動。」在日本 看見市集的精神
場景拉到日本。日本市集更是蓬勃發展,尤其是五、六月,幾乎每天都在不同地方舉辦各式各樣的市集,已經成了許多市場控特別安排的重點行程。小華姐觀察說,日本與台灣市集最大的不同,是當地攤商對市集環境的適應性。很多出攤者將市集視為「本店的延伸」,所以會不怕麻煩,努力思考如何根據市集現場環境,將有限的陳列空間,依然完整呈現出本店的視覺美學及精神。
圖片說明:東京蚤之市。(孫明華提供)
尤其日本南北幅員廣闊,在北海道知名的店家,九州的消費者可能不熟悉,不如台灣消費者自己就可以在島內實現一日生活圈,直接前去本店消費,所以如何利用市集攤位,讓不同地方的消費者認識自己的品牌,對店家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有店家將出攤到市集的機會,當作成策展般慎重。圖片說明:alps books camp提供。
參加過幾個日本很棒的市集,小華姐以長野縣「Alps Book Camp」及愛知縣「森、道、市場」為例,前者選在北阿爾卑斯山麓木崎湖旁,在森林裡的湖畔閱讀,還有各種音樂演出,簡直是所有愛書人夢寐以求的美好環境!後者則選在濱海的遊樂場旁,匯集了沙灘、海洋、市集、露營、演唱會等各種元素,森道市場執行委員神谷いずみ表示,他們以「共感、共鳴、共享」為概念,希望大家帶著愉悅的心情,一起體會過去美好時光的感動。因此,在日本逛市集,是非常享受的。每個攤位的風格大異其趣,有時候還會看到店家自己不顧攤位,跑去逛其它攤位,或遇到喜歡的音樂家演奏,就放下手邊工作,跟著觀眾一起聽音樂。相對來說,以前台灣有些店家參加市集,不知道要找哪些資源,往往就地取材,主辦方提供的一桌二椅,很多人就這樣拿來用,成為被動式的商品展示與諮詢,相對無法突顯出商品個性。
從森道到島作 搭起台日交流
今年五月的「森、道、市場」,有鑑於日本對於台灣的高度興趣,首度邀請台灣創作品牌參加,也讓台灣店家們大開眼界,發現「原來市集還可以這樣玩!」這趟日本行,帶給了許多人新的想法與靈感,於是九月的「島作」市集就這樣誕生了。連結台日兩地優秀創作者,在市集裡親自與消費者面對面,小華姐說,「好東西是不必透過言語也能了解的。」所以她們挑選了一些具有清晰訴求的台灣代表性創作者,同時也邀請「森、道、市場」執行委員神谷いずみ、Alps book camp市集執行製作渡邊哲也,以及高知市Village市集策劃執行山崎早太,請他們挑選符合島作精神的品牌,及自己負責的品牌帶到台灣。
圖片說明:島作市集。(蘇國輝攝)
圖片說明:島作市集。(蘇國輝攝)
圖片說明:島作市集。(蘇國輝攝)
其中高知「sail antiques」生產的皮鞋,全部手工量身訂製,因為完全符合自己的腳型,穿起來非常舒適,小華姐自己都訂了一雙;「saredo」使用回收針織衣物,重新捻紗織成的棉襪及帽子,充滿了溫暖安心的感覺;「HaoChi Books」主人超愛台灣,還利用台灣常見的防水布做成書套。透過這樣的市集,不僅讓台日兩地的創作者與消費者,可以感染市集裡充滿生活感的活力,更讓不同島嶼上的創作,深植在大家心中。問起小華姐這麼多有趣的市集,到底要怎麼逛?她笑著說:「好好想,好好買,好好用」。
圖片說明:sail antiques皮鞋。(蘇國輝攝)
圖片說明:saredo棉襪。(蘇國輝攝)
*本文轉載自Sense no.65《一起Hygge吧!》
圖片說明:SENSE NO.65《一起Hygg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