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不錯的Canon EOS R 現場評測15個心得(含規格比較、ISO雜訊測試)
![article cover](https://icrvb3jy.xinmedia.com/solomo/article/4/1/D/41D10DEA-48DB-9B9A-FE20-9F063A405C2C.jpeg)
如果今年各家相機廠的全幅無反大戰你都有follow,大概會對這個標題感到質疑......「網路上不是都說EOS R規格沒誠意」、「又再擠牙膏」、「錄影4K裁切搞甚麼」、「價格好貴」、「沒有雙卡槽」、「不能直接用行動電源充電」......
EOS R的缺點網路搜尋一下,應該不少,但EOS R就真的這麼鳥嗎?當初全球首場發表會後,小吳看了官方提供的規格表,其實是蠻失望的,必須認真說,就這次EOS R的帳面規格,絕對是各家相機廠中最吃虧的,也最不討喜。不過就先前6D2的經驗,當初6D2推出之時,也同樣是被罵爆的份,可是經過了至今一年的洗禮,這台相機銷售量並不差,當使用者花時間去了解6D2規格以外的體驗,會發現手中這台規格不怎麼好的相機,用起來還不賴,這樣的使用經驗就會慢慢發散到其他想要購買相機的人。現在EOS R想要再走之前6D2的舊路,小吳不敢保證大家會像之前6D2的模式,漸漸地喜歡上這台相機,但如果可以,建議你實際跑一下有實機體驗的經銷商,好好使用一下EOS R,你會發現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糟。目前Youtube上有蠻多關於EOS R的國外評測,基本上說的也都是跟小吳差不多,原先以為很糟,但用過之後就不覺得這麼糟,諸如此類的經驗談,說真的還是得花時間實際使用過才知道。
這次EOS R台灣的正式發表會,現場設置了三個體驗區,以及安排了好幾位官方人員進行解說,也提供了多台EOS R讓與會者試用,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好好體驗EOS R。這邊先提供官方人員對EOS R的介紹影片,以下就針對這次發表會現場,小吳實際把玩後所得到的心得。
▼Canon EOS R 介紹(台灣佳能資訊官方人員解說)▼
▼這邊也幫大家整理了過往機種的規格比較表格(6D2.5D4)▼
1.外觀配置
以目前相機三大廠(Canon.Nikon.Sony)推出的全幅無反相機中,EOS R的表面塗層觸感優異,機身採用鎂合金機殼打造,就質感來說不會輸另外兩家。這次Canon與Nikon推出的全幅無反相機不約而同,將握把的部分加大,讓使用者擁有更好的握持舒適度,在先前關於Nikon Z7的報導,雖然握把已加大,但還是無法「滿弓握持」,而EOS R是三個品牌中,唯一握把可以「滿弓握持」的機種,這個對於需要長時間拿著相機的使用者來說可是一大福音,不用額外加裝配件就可以擁有較好的舒適感,如果需要更好的操作體驗,EOS R也有電池握把可以選配,小吳當場體驗的感受很不錯,非常好拿,即使在垂直握持下,使用觸控螢幕的拖曳自動對焦依然順手,對於EOS R取消了小搖桿而產生的不便性,這是需要點時間習慣,習慣後也能發現新的操作所帶來的便捷。▲小吳的手可以完整握持握把
▲女姓工作人員實際握持狀況
▲BG-E22電池握把
▲BG-E22電池握把
▲BG-E22電池握把
▲BG-E22電池握把
▲小吳的手拿著BG-E22電池握把
▲女性工作人員的手拿著BG-E22電池握把
▲使用兩顆LP-E6N
2.常態降下快門簾
這個設計是三大廠中,只有EOS R有此設計,好處在於更換鏡頭時,可以更有效避免灰塵進入機身內部,使得灰塵沾黏於CMOS上,而這個設計規格表上是不會載明的。
3.只有單卡槽
這次EOS R只提供了SD單卡槽(最高可支援UHS-II)設計,不免讓期待雙卡槽的粉絲們有所失望,老梗一句就是產品定位問題,其實蠻希望原廠可以打破以往的觀念,在中階產品做個雙卡槽出來。
4.轉接
在轉接上,EOS R可以說是三大廠中給了最多新產品的,基本上對於以往的EF/EF-S鏡頭(EF-S鏡頭轉接後會自動設定成裁切模式)都能相容,對焦速度稍慢但很難察覺出差異,除了最陽春的EF-EOS R轉接環外,還推出了具備控制環的EF-EOS R轉接環,讓沒有控制環的EF/EF-S鏡頭,也能擁有RF鏡頭的控制環功能,這部分可以參考攝影師的經驗談:
▲轉接上70-300L,整體平衡感佳,用起來也順手
另外,針對喜歡拍攝風景的使用者,這次也推出了具備插入式濾鏡的EF-EOS R轉接環,一共有CPL偏光濾鏡以及可調號數的VND減光濾鏡,對於那種無法安裝濾鏡的超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像電燈泡11-24mm),真的是好消息呀!而且這樣的插入式濾鏡只需要買一組,就能用在現有的鏡頭群上,這樣就不用針對不同的口徑個別購買,省錢多了?
▲EF-EOS R轉接環
▲具備控制環的EF-EOS R轉接環
▲具備插入式濾鏡的EF-EOS R轉接環(CPL)
▲具備插入式濾鏡的EF-EOS R轉接環(VND)
除了原廠的轉接,小吳還自己帶了些Canon以外的鏡頭測試,測試如下:
1.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使用正常,速度差不多,近代的ART系列「應該」可以使用。
2.帶電子晶片的轉接環(品牌為:徠納LAINA),透過原廠轉接環轉接手動老鏡,可以正常顯示對焦導引,但依據對焦導引合焦拍攝後,會有不準焦的情形,使用峰值對焦就能正常合焦且準焦,畢竟是副廠產品,相容性還需要點時間改善。
3.不帶電子晶片的轉接環,透過原廠轉接環轉接手動老鏡,不會顯示對焦導引,可以透過峰值對焦進行合焦拍攝。
在老鏡轉接數位機身這塊,EOS R一樣可以提供不錯的支援,讓老鏡的愛好者多了一個轉接的選擇。
▼Canon EOS R 峰值對焦、對焦導引(使用帶晶片之轉接環接老鏡測試)▼
5.全新的多功能觸控Bar及模式控制環
小吳覺得這兩個新設計雖然立意良好,在有限的機身大小想要提供使用者更新穎的體驗,但實在是一步險棋,像觸控Bar的操作需要點時間解鎖才能滑動使用(不到1秒),對於搶拍的場合可能會有些不便,而EOS R取消了模式轉盤,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的控制環,小吳初步的使用上覺得還算順手,不過以上兩項新設計真的得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才能真正了解其實用性。
6.側翻式觸控螢幕
這也是三大廠全幅無反相機中,只有EOS R提供了此設計,這樣的設計其實對VLOG來說非常實用,像先前的6D2也是側翻式觸控螢幕,國外網站就曾統計,6D2為VLOG最愛使用的器材,這樣的翻轉設計,讓這些影片部落客可以更方便的自拍取景。
觸控螢幕的直覺操作性,一直是Canon優於其他相機廠的地方,除了對焦點選擇、觸控快門及瀏覽照片觸控操作以外,就連功能選單都可以如同使用智慧型手機般的觸控操作。
7.機頂螢幕
Canon跟Nikon在今年推出的全幅無反中,都加入了機頂螢幕設置,看來這兩位老大哥對於中階產品要有機頂螢幕這件事依然堅持,而機頂螢幕就跟以往功能差不多,並沒有加入特別奇異的功能,至於耗電嘛,128x128的點陣式反射式記憶LCD設計,其實蠻省電的。
8.背帶環直接嵌入機身
雖然這種小地方,很少人會在意,但既然看到了,就順便跟大家說。目前它牌的全幅無反,不少用著傳統的吊耳式設計,而EOS R直接將背帶環嵌入機身,除了減少因為背帶搖晃而產生的機身磨損外,機身外觀看起來也更簡潔。
9.B快門
EOS R同樣有支援手機APP藍芽控制,在耗電量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輕鬆設定B快門的啟閉時間。另外在相機設定中,也可以直接設定B快門的啟閉時間。▲在未設定B快門計時器的情況下,得一直按著快門才能持續曝光
▲EOS R內建的B快門計時器功能,可以簡單設定曝光時間的長短
對了,EOS R的快門線是RS-60E3的規格,所以風景攝影愛好者可能需要換一條快門線了。
10.沒有機身5軸防手震
對於錄影需求的使用者來說,EOS R僅提供數位五軸防震,顯然是不夠的,可能在平面攝影上,以往的IS防震是足夠的,但動態錄影需要長時間穩定的畫面,機身5軸可以說是目前全幅無反相機的顯學,這次EOS R沒有加入機身5軸,會不會又是定位問題?只能期待Canon後續全幅無反系列推出的新機種加入機身5軸防手震了。
11.錄影
這次EOS R的4K裁切錄影,被蠻多期待著EOS R可以擁有全像素錄影的粉絲們不斷抱怨,還有EOS R的Full HD沒有支援120p,針對同級它牌機種都能有的規格,EOS R卻沒提供,在行銷上真的是很吃虧的一件事,但也不難想像,畢竟Canon自己有完整的專業錄影產品線,就以往的風格,是不會出一台錄影很強悍的EOS R,來打自家產品。
雖然用微單眼拍攝一些簡單的專案影音作品,已經是目前趨勢,但依照Canon對於照相機的定義,就是拿來拍攝平面攝影為主,錄影都是額外附加的功能,所以想要Canon把他們定義為照相機的產品加入強悍的錄影規格,目前看來是不太可能的事。▲加入了Clog、10bit 4:2:2 HDMI輸出等錄影規格
▲針對錄影需求加入了1/8級光圈調整
12.對焦連拍性能
以帳面規格來看,這次EOS R給的中規中矩,就像大家說的,5D4拆掉反光鏡後就是EOS R了。這次在暗部有著-6EV的能力,但條件是使用F1.2光圈測試,依據同等級它牌機種的相同條件下,換算約-3EV左右。
這次可選擇的對焦點達5655點,釋放時滯約為 0.05 秒。可是連拍張數最高僅每秒8張,在AI SERVO模式下更只有每秒5張,以同等級的它牌機種都達到了最高每秒10張以上的水準來看,EOS R似乎遜色了點,但Canon的每秒8張依官方說明為準焦下的結果,對比它牌機種雖然可達每秒10張以上的連拍性能,但照片準焦的比例就值得討論了。
▼Canon EOS R 連拍測試(RAW、RAW+JPG、JPG)▼
▼Canon EOS R 眼控對焦 臉部追蹤 眼睛偵測自動對焦▼
13.Type-C機身直接充電
其實小吳很需要機身直接充電的功能,像有時候電池快沒電,但還需要架在腳架上繼續拍攝的時候,能接上行動電源邊充邊拍就是個很方便的功能,或者想要長曝星軌,以前的機種怕電池不夠力,還要另外買假電池外接行動電源,現在可以直接用行動電源對機身充電,想長曝多久都沒問題。
以上所說的,EOS R都不行......經官方說明,EOS R支援Type-C充電,但需要使用LP-E6N電池,加上USB充電器PD-E1,等於還是需要一般插座才能充電的概念,這個缺憾真的很讓人扼腕呀。▲PD-E1 圖/翻攝自www.adorama.com
14.ISO表現
這次EOS R的高ISO表現,真的有非常顯著的進步,像ISO 12800可以發現跟以往中低階相機的1600-3200幾乎相似,以下各ISO局部截圖大家可以參考。▲ISO 50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ISO 51200
▲ISO 102400
15.售價
以下都是含稅新台幣售價
EOS R 單機身:67,000
EOS R 單鏡組(24-105mm f/4L IS U):99,300
小吳必須說,如果你有專業的攝錄需求,EOS R可能就不是你的菜,或許可以再等等後續推出的其他系列無反相機,依照原廠給予EOS R的定位,其實不單只是業餘跟旅遊而已,針對幾位專業攝影師的經驗談,大多認為EOS R可以作為他們第2台的備用機,而這些攝影師領域橫跨婚禮婚紗、自然風景、運動紀錄等,以平面攝影來說,EOS R可以滿足使用者的拍攝需求。
▼Canon EOS R 發表會現場 攝影師們的感想▼
只是,越來越多低成本的專業錄影需求漸漸使用起輕巧簡便的微單眼來創作,而使用者也都希望自己買到的相機可以擁有更多更強的功能,一台只能在平面攝影上完善的相機逐漸不是趨勢,雖然還是有不少跟小吳一樣,相機大多只用來拍攝平面攝影,鮮少使用到錄影功能,但因應相機市場的快速變化,或許Canon要加緊腳步繼續推出其他等級的全幅無反相機,才能留住既有的Canon用戶。現階段看來,EOS R的推出,連帶也將RF鏡頭群發表,意味著接下來一定還會有其他全幅無反相機的開發計劃,目前的EOS R似乎有讓「出佳」的狀況止血一點,但要讓已經「出佳」的人「回佳」,真的需要更大的誘因呀!
不過,如果你沒有太多的錄影需求,基本上EOS R就是一部很不錯的相機,對於風景攝影愛好者來說,EOS R也會是衝景、旅遊很好的選擇,像是更輕巧的機身便於攜帶、插入式濾鏡讓你不用多花錢買不同口徑的濾鏡、超廣角鏡頭一樣能用CPL跟減光鏡、側翻式觸控螢幕讓你自拍更方便等等,這些屬於EOS R才有的優點,或許就是你所要的。
建議有興趣的粉絲們,可以前往全台各地經銷商,實際使用EOS R,目前台灣佳能資訊在全台部分據點設有Canon Image Square形象概念店,當中都有體驗區可以摸到實機,北高兩地也都有客服展售中心提供實機體驗喔?
▼台灣正式發表會全場直播影片▼
延伸閱讀:
Canon EOS R 官方規格資料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56478-Canon
Canon EOS R 投入全幅無反! 來看Nikon Z6. Sony A73 規格比較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55911-Canon
升級6D2? Canon 6D Mark II新舊機型評測(含ISO雜訊測試、5D4比較)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33380-Canon
讓你入手Canon EOS 5D Mark IV的幾個理由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91829-5D4
Nikon Z7.Z6 在台發表 現場把玩評測8個心得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56290-Nik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