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1976樂團:一起解開《方向感》的密碼

圖片說明:1976從學生身分到全職音樂人,各司其職地扮演樂團裡的角色。(Mondo Wang提供)「在1976的《方向感》之前,「英搖風」對台灣樂團青年而言,還有著理想與現實間的毫釐差距;《方向感》之後,什麼搖滾、英倫、夢想、仿效、磨練……通通化於潺潺溪水般流暢的吉他聲線,再無隔閡,水乳交融。」--葉雲平話說所謂「英式搖滾」(Britpop)被大量濫用之前,這個名詞曾經很「酷」,是許多本地玩團青年的指標性風格,被歸納為所謂「台北三搖」之一,而1976就是箇中翹楚,史密斯合唱團(The Smiths)、新秩序合唱團(New Order)以降的英倫樂團,深深地
圖片說明:1976從學生身分到全職音樂人,各司其職地扮演樂團裡的角色。(Mondo Wang提供)
「在1976的《方向感》之前,「英搖風」對台灣樂團青年而言,還有著理想與現實間的毫釐差距;《方向感》之後,什麼搖滾、英倫、夢想、仿效、磨練……通通化於潺潺溪水般流暢的吉他聲線,再無隔閡,水乳交融。」--葉雲平
話說所謂「英式搖滾」(Britpop)被大量濫用之前,這個名詞曾經很「酷」,是許多本地玩團青年的指標性風格,被歸納為所謂「台北三搖」之一,而1976就是箇中翹楚,史密斯合唱團(The Smiths)、新秩序合唱團(New Order)以降的英倫樂團,深深地影響音樂風格,並幸運搭上千禧年那波台灣獨立樂團的新浪潮。
如今1976已經發行了7張專輯、3張EP和一張不插電現場,成為知名的獨立樂團,我想當年他們壓根也沒料想到,15年後的五月某一天,被邀請在舞台上完整重現《方向感》這張專輯裡的每首作品,我也跟台下許多人一樣,輕易唱起早已經忘記名字的歌曲……
團員最想看到的經典重現
圖片說明:團員每個人心中都有想要看到的「經典重現」。(Mondo Wang提供)
「也許李宗盛吧,《生命中的精靈》或是Double X的《白癡的謊言》。」即便這次「方向感」15週年演出滿足許多樂迷的願望,主唱阿凱心中還是有想要看見的「經典重現」。吉他手大麻則是希望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的主唱Axl Rose及吉他手Slash重新合體,回顧他青少年的回憶。
鼓手大師兄拿起手機,顯示的圖片是披頭四合唱團(The Beatles)的《奇幻之旅》(Magical Mystery Tour),酷酷的他說:「很喜歡這張!」當年這張經典之作,雖然有以電視電影的方式呈現,但可惜他們不久之後就解散了。而團裡面最年輕的貝斯手子喬,他想是Radiohead的前幾張。
《方向感》與「實幹文化」
圖片說明:(Mondo Wang提供)
但,英國究竟是英國,台灣依然是台灣,1976終究不會成為某個電台的司令,阿凱似乎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將此風格的陰鬱特色,幻化成他所觀察到的台北都會,創作成12首歌曲,首張正式專輯《方向感》就是這樣出現,甚至被選入「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同名歌曲的副歌,幾乎喜歡「獨立音樂」的文藝份子都會來上一段。
「志堅那個時候跟骨肉皮、瓢蟲一起做一個公司叫做『實幹文化』。那時候還沒有production house或獨立搖滾樂圈有經紀公司的概念。因為他在Vibe放歌,我們很常去Vibe表演或是去玩,慢慢比較熟。」阿凱說起《方向感》這張專輯,其實是靠貸款才能完成,林志堅從中幫助了很多忙,決定買下專輯版權,解決了燃眉之急。
圖片說明:大麻會覺得過去吉他加太多東西。(Mondo Wang提供)
圖片說明:如今1976已經發行了7張專輯、3張EP和一張不插電現場,成為台灣知名的獨立樂團。(Mondo Wang提供)
關於《方向感》的台北故事
最近〈方向感〉這首經典歌曲終於有了音樂錄影帶,邀請導演劉彥甫合作,特地以動畫的方式呈現,故事裡的小男孩穿梭台北街頭,不斷地追尋著自己的影子。而《方向感》這張專輯本身,關於台北都會的意象,其實也出現不少,例如〈台北遊記〉的忠孝東路、〈不加糖〉的敦化南路,它讓居住台北的文藝青年,有了對這座城市的新想像。大麻憶起當年,「早期可能創作的團,唱中文歌本來就蠻特別的,然後搖滾樂裡面會有講到台北,應該算新鮮。」
「我覺得寫歌詞越小越好,就是場域、人、時間單位……。」阿凱也認為當時真的很少人寫這些,並提起骨肉皮有一首歌曲叫做〈大台北〉,也有描寫了一些都市的現象。大師兄以前喜歡台北的東區、南區,但從日本回來之後,反而就沒有那麼喜歡了,開始覺得無聊,「現在比較喜歡鄉下。」
圖片說明:(Mondo Wang提供)
阿凱也喜歡那時候的台北,「我最熟還是公館,以前真的很年輕的時候有『宇宙城』,它在現今金石堂那帶。1999年的時候,誠品音樂館在台大那邊開了間音樂館,那時候有進很多東西,剛好遇到很多『代理轉移』,所以一大堆東西都是199元。」他回憶起千禧年前後,有很多事物開始變動,那時候大家還是買唱片、看很多影展,但感覺現在有趣的東西變少了,原本的老房子卻變成建案,很多地方變得不可思議,「像是羅斯福路三段上,就好幾個豪宅一坪一百多萬,本來在公館生活的人是不太可能負擔的。」
還是一樣想成為龐克
圖片說明:阿凱:「我們是獨立音樂、我們是獨立廠牌、我們是獨立樂團,我們跟商業唱片完全不一樣。因為我們蠻有可能會失敗,他們失敗可以爬起來,我們失敗就沒有了。」(Mondo Wang提供)
15年過去,1976從學生身分到全職音樂人,各司其職地扮演樂團裡的角色,即使至今「玩團」依然不是被社會所「認可」的好事業,四人依舊堅持著自己的步調,不論音樂或心態上都更為成熟,大麻會覺得過去吉他加太多東西,「就想要這個一點、那個一點,以前想不太清楚。」現在盡量讓演出簡單一點。但,固定演唱一些歌曲時,是否會感到厭倦?「還沒有那麼自大。」阿凱說不會那樣子想,畢竟《方向感》裡一半以上的歌曲還是很常唱。
雖然,還是同樣會為以前困擾的事情而煩惱,但阿凱認為他們運氣真的還不錯,即使沒有發專輯,也持續在各大場合表演,卻也意識到這個產業的現實,「我們是獨立音樂、我們是獨立廠牌、我們是獨立樂團,我們跟商業唱片完全不一樣。因為我們蠻有可能會失敗,他們失敗可以爬起來,我們失敗就沒有了。」
圖片說明:大麻:「早期可能創作的團,唱中文歌本來就蠻特別的,然後搖滾樂裡面會有講到台北,應該算新鮮。」(Mondo Wang提供)
「寫歌太重要了,能夠雅俗共賞、撼動時代,這個我都沒有做到,我還在生活、還在小小的經驗裡面,我覺得我的創作沒有辦法有那種樣子。」阿凱謙虛認為他們仍不算走紅,並說自己只能寫些小人物的生活經驗,「但大麻可能是大製作的吉他……,像是〈方向感〉的尾奏,我覺得差不多是那樣的感覺。」話語依舊耐人尋味,於是讓我以為搞懂的事情,又再度變得模糊起來,甚麼是樂團成功的捷徑依舊無解,那股神祕的力量似乎存在〈方向感〉迷人的樂音裡吧?
攝影/Mondo Wang
圖片說明:(Mondo Wang提供)
----------------------------------------------------------------------
1976「方向感」15週年 台中場
時間:2015年06月12日 20:00
地點:Legacy Taichung 傳 音樂展演空間(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1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