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愛樂-柴可夫斯基
By 欣古典2014/02/17

圖片說明: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不但是他一生最後的天鵝之歌,譜寫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也成為音樂史最值得反覆玩味的經典作品之一。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不但是他一生最後的天鵝之歌,譜寫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也成為音樂史最值得反覆玩味的經典作品之一。它創作於1893年,當時梅克夫人已經不再資助柴可夫斯基,也不再給他寫信。柴可夫斯基突然失去精神上的摯友,精神上受到莫大的打擊,再加上妹妹於1891年逝世,柴可夫斯基的心情更是抑鬱多時。▲第六號交響曲《悲愴》1893年一月,看似被絕望塞滿的生活突然出現一道曙光,柴可夫斯基有了創作第六號交響曲的靈感。他像是預言似的寫下第六號交響曲,而且一反常態的以
圖片說明: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不但是他一生最後的天鵝之歌,譜寫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也成為音樂史最值得反覆玩味的經典作品之一。
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不但是他一生最後的天鵝之歌,譜寫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也成為音樂史最值得反覆玩味的經典作品之一。它創作於1893年,當時梅克夫人已經不再資助柴可夫斯基,也不再給他寫信。柴可夫斯基突然失去精神上的摯友,精神上受到莫大的打擊,再加上妹妹於1891年逝世,柴可夫斯基的心情更是抑鬱多時。
▲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1893年一月,看似被絕望塞滿的生活突然出現一道曙光,柴可夫斯基有了創作第六號交響曲的靈感。他像是預言似的寫下第六號交響曲,而且一反常態的以慢板結束。他對這部作品的熱愛甚於其他所有作品,並且絞盡腦汁的為它題上「悲愴」這個標題。
來自加拿大法語區的指揮家聶澤─賽金除了在2008年從葛濟耶夫手中接下鹿特丹愛樂,目前還擔任加拿大蒙特利爾大都會管弦樂團首席指揮與費城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而他與這些樂團首度合作時,曲目都是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因為聶澤─賽金認為,柴可夫斯基這部作品不但有動人的旋律,還有「生命的慾望,以及隱含人性終究欠缺信心的信息」。聶澤─賽金的詮釋洋溢著活力與情感的能量,色彩豐富而且架構明晰。
交響曲之外,這張唱片還收錄七首把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改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版本的小品,由小提琴家巴蒂雅許薇莉與聶澤─賽金合作。
▲由喬書亞貝爾演出的浪漫曲"寂寞之心"
圖片說明: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七首浪漫曲(圖片來源:環球音樂)
專輯名稱:
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七首浪漫曲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 Romances from Opp. 6 & 73
演出者:
小提琴/莉莎‧巴蒂雅許薇莉(Lisa Batiashvili);鋼琴、指揮/亞尼克.聶澤─賽金(Yannick Nezet-Seguin);鹿特丹愛樂Rotterdam Philharmonic
曲目資訊:
柴可夫斯基: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作品74
[1] 第一樂章:慢板─不太快的快板
[2] 第二樂章:優雅的快板
[3] 第三樂章:十分活躍的快板
[4] 第四樂章:終曲:悲哀的慢板─行板
[5] 柴可夫斯基:別相信,我的朋友,作品6-1
[6] 柴可夫斯基:一句話都沒有,我的朋友,作品6-2
[7] 柴可夫斯基:為什麼,作品6-5
▲由聶翠科與巴倫波因演出的聲樂版作品6-5
[8] 柴可夫斯基:寂寞之心,作品6-6
[9] 柴可夫斯基:夜,作品73-2
▲聲樂版作品73-2
[10] 柴可夫斯基:日落,作品73-4
[11] 柴可夫斯基:再一次和以前一樣孤獨,作品73-6
DEUTSCHE GRAMMOPHON視聽頁面:
http://www.deutschegrammophon.com/en/cat/4790835